当前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IT行业 性别、年龄并不是障碍

IT行业 性别、年龄并不是障碍

发布日期:2010-1-21

◆姜陆海

有人说,IT行业是男人的天下,又有人说,电脑是年轻人的世界,而作为一个年龄“奔6”的女性(今年54岁),偏不信这一点。

我上世纪70年代卫校毕业后进入一家二级医院工作,在临床一干就是15年。1990年我国IT行业渐渐热起,出于对计算机的兴趣爱好,我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利用工作之余在上海大学完成了计算机高级进修班的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书。1995年我参加了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级)并一次性获得通过。记得那时考计算机中级及格率很低,40岁的我能拿到这张证书,着实高兴了一把。

机会大多是给有所准备的人的。1996年我院成立电脑中心,由于医院精通计算机的人凤毛麟角,我顺理成章地被医院领导任命为主管。当时电脑中心编制仅我一人,主要负责医院信息系统组建,包括网络架构、布局排线、软件安装、流程设置、调试维护等,每一项工作都得亲力亲为,可以想象出工作量的巨大和压力的沉重,为此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还放弃了许多节假日的休息。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终于如期完成组建,并成功运行。

一人编制的“光杆司令”我当了整整6年,这“光杆司令”不仅事多且几乎无人替代。日常维护、系统升级,病毒防范、数据备份、权限设置、服务器监控、操作培训等都少不了我,其间的酸甜苦辣我一人硬是扛了过来。尤其是2000年千年虫那道坎,记忆尤为深刻,好多天没日没夜地忙碌,单枪匹马地一个人战斗,总算顺利将这道“世纪坎”给跨了过去,得到了领导的称赞及嘉奖。

随着全球信息资讯的迅猛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2003年我院计算机系统又进行了升级换代,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基本符合医学领域中现代医院的管理需求,并与国家医疗改革中的“医保机制”接了轨,其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使我院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三长一短”(病人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情况得到了改观,医院在管理上真正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但这些对计算机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掌握应用网络知识,2002年底我报名参加了国家信息化认证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培训考试(全国统考)。说实话,我去参加培训考试并不是冲着找“饭碗”、拿高薪,我的目的是进行系统的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中去,同时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并与一些IT人士进行知识交流。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所有的同学都比我年轻,有的年龄甚至与我儿子差不多大,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比别人更加努力,付出更多,只有如此,我这只老“菜鸟”才不会掉队。

教学进度非常快,教材内容又很广,但我不顾年龄大,记忆差,工作忙,家庭拖累等原因,靠着坚强的信心、坚韧的毅力坐在教室,努力拼搏。我坚持每天提前到校,从不早退,每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请教,为消化当天的课程,晚上挑灯夜读几乎是家常便饭,为此人消瘦了不少。

经过紧张而又刻苦的学习,终于迎来了检验我学习效果的时刻,当我在计算机上点击提交考卷,成绩最终揭晓时,我流下了激动、高兴的泪水,我终于一次性顺利通过了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我这只老“菜鸟”没有掉队,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由于学习出色,我还被评为那年认证中心的“十佳学员”。

计算机升级换代很快,相应的知识也要及时跟进,否则就要落伍。这些年来,我利用外出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新、提高、充实计算机的知识。我曾三次参加“全国医学信息系统管理高级学习班”,系统地进行深造。通过不断地接受、掌握新知识,我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我还将工作中的经验与同行们共享,先后独立撰写了《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与应用实效》、《HIS网络服务器安全与预防》两篇论文,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上交流并发表。

我从事IT这个行业已有十多年,这么多年来,我深深感到:在IT行业,计算机在不断地升级,新知识层出不穷,要想跟上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性别、年龄并不是障碍。

更多